百家姓大全

蔡氏介绍

蔡姓氏介绍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兰考东境、山东省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汝南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丹阳郡:治今江苏省镇江市。
高平郡: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南阳郡:治今河南省南阳市。
朔方郡:治今陕西省靖边。

2、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此外,蔡姓的主要堂还有:“济阳堂”、“福谦堂”、“九贤堂”、“惟寅堂”、“承启堂”、“亲贤堂”、“贺岁堂”、“克慎堂”等。
============================================================

【蔡姓宗祠通用对联】
〖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孝隆东阁;
经重石渠。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安城人蔡顺,少年时丧父,对母亲极孝。一次,他出外打柴,突然有客人来,母亲等不着他,便咬一下手指,他马上心头一颤,赶紧回了家。母亲去世后还未安葬时,邻里失火,将要烧到他家时,他伏在棺上大哭,火果然绕过他家。母亲平时怕雷声,此后每次遇到雷震,他都绕着母亲的坟哭着说:“顺儿在这里!”后来举孝廉,他因守护母亲坟墓而不去做官。下联说西汉沛县人蔡千秋,字少君,曾跟从鲁人荣广学习《毂梁春秋》。宣帝时为郎,在石渠阁与《公羊春秋》学者同时讲学,升任谏议大夫、给事中,至郎中户将。为使他的学说不致断绝,宣帝还选派了十名郎跟他学习。
桥留松荫;
纸造桂阳。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天圣年间进士,历官知谏院、知制诰、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福州知州、泉州知州、杭州知府,官至端明殿学士。在泉州任上时,主持建洛阳桥,长三百六十丈,以利通航,又在桥头种松树七百棵,当时人刻碑来纪念他。工书法,学唐代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为“宋四家”之一。下联说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曾宫中常侍、尚方令等职,元初年间封龙亭侯。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的方法,元兴初年奏报朝廷后在民间推广,所造的纸人称“蔡侯氏”。
芳池月映;
故宅风存。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耒阳市蔡侯(伦)祠联。蔡伦(?-121),东汉宦官,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造纸之法。时称“蔡侯纸”。蔡侯祠在耒阳城南蔡子池畔。
三世劬学;
六岁知音。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蔡元定,尝登西山绝顶忍饥读书,学者称“西山先生”。其父子俱以勤学闻世。下联典指东汉·蔡邕,历迁中郎将,其女文姬,六岁知音律。
纸造桂阳;
桥留松荫。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蔡伦,桂阳人,首创造纸。下联典指宋·蔡襄,知泉州时,建洛阳桥,植松七百棵,闽人勒碑颂其德。
孝隆东阁;
经重石渠。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蔡顺,性孝有德行,能化盗贼,后为东阁祭酒。下联典指西汉蔡千秋,为学甚笃,尝在石渠阁讲经。
澹泊明南;
夙夜在公。
——蔡锷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军事家蔡锷自题联。
铁血救国;
耕读传家。
——萧子升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萧子升赠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1895-1931)联。
-----------------------------------------------------------------
〖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理学传程朱;
著述授谷梁。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蔡元定,幼承庭训,长从朱熹游,熹叩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于对榻讲论经义,常至夜分。下联典指汉蔡千秋,受《谷梁春秋》于鲁广荣,宣帝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其受学。
-----------------------------------------------------------------
〖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理学传程朱之脉;
著述授谷梁之书。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幼承庭训,长从朱熹游,常与对榻讲论经义,每至夜分。四方求学者,必俾先从定元质正。有《律吕新书》、《大衍详说》等。下联典指汉代学者蔡千秋,字少君,沛人。受谷梁春秋于鲁荣广,为学最笃。宣帝时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帝善谷梁说,擢为谏大夫给事中,后左迁,复求能为谷梁者,皆莫及千秋。帝鉴其学且绝,乃擢为郎中户将选十人从受学。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孙中山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蔡锷祠(孙中山挽蔡锷)联。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字松坡。湖南邵阳人。
琴声字体中郎业;
荔谱茶笺学士风。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人。初因上书而获罪流放,董卓时,官至左中郎将。通经名、音律,天文,善散文辞赋。又工隶书,创“飞白”书,也善画。下联典指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字群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其楷、行、草书,皆独具特色,为“宋四家”之一。有《茶录》、《荔枝谱》等。
耒将兰气冲皇泽;
去引星文捧碧空。
——唐·蔡希周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更多:https://www.qisoubao.com/
此联为唐代诗人蔡希周《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刚浴》诗句联。蔡希周,曲阿人,官监察御史。
惜竹不除当路笋;
伐薪教护带巢枝。
——蔡元培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赠友联。蔡元培,字鹤卿,号孓民,浙江绍兴人。著作编有《蔡元培选集》。
-----------------------------------------------------------------
〖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西山先生,三世劬学;
中郎爱女,六岁知音。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蔡元定事典。下联典指东汉·蔡琰,字文姬事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清·蔡之定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书法家蔡之定撰书联。蔡之定,字麟昭,号生甫,乾隆进士,官侍讲学士。归田后,自号积谷山人,有《古今体诗》等。
宾客填门,倒履迎王粲;
士卒分赐,布衣乏私财。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将领蔡遵的事典。
自九峰别派龙峰,衍百代弘扬祖德;
由仙里卜居犀里,至三世以嗣乡贤。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蔡氏宗祠“建阳堂”联。
相宝琼林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祖德千年不朽;
敷功帝关为卿、为伯、为臬、为宪,孙谋百世长光。
——佚名撰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金门岛双乳山下青山坪琼林村蔡氏家庙联。明熹宗天启年间,因琼林村进士蔡献臣学问纯正,皇帝御赐里名琼林,沿用至今。此联最能道尽琼林村的官宦门第。琼林村的聚落景观,以保有众多的古厝宗祠著名,传统民宅流露浓郁的文人气息。宅第式样从最小格局的一落二举到占地广大的双落双护龙、六路大厝都处处可见,而且琼林村民宅颇重细部雕琢,精细优美,表现了财富,也表现了品位。
============================================================

附录一:【济阳堂蔡氏宗祠】 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是建阳蔡氏梓里,蔡氏九儒发祥之地,也是蔡氏精英荟萃之地。唐乾宁四年入闽始祖,风翔节度使,建阳县长官蔡炉公,率领中原五十三姓入闽,天复二年,择居麻沙开基以来,已有1100余年,子孙繁衍四十余代,遍布海内外。
唐天佑年二年,二世祖建阳县尉,中议大夫,少保蔡銮公,在麻沙买地兴建蔡氏家祠,塑炉公像以崇杞。八世代有令德,至宋九传牧堂公起,四世出九大贤,道宗孔孟,学衍周程,注经卫道,功在圣门,百年之内先后建有西山公读书这所麻沙“显庆堂”,牧堂公著书之所武夷二曲的“永归堂”,九峰公著书之所,庐峰山下的“大明堂”。保佑三年理宋皇帝敕建的“西山精舍”和“庐峰书院”。都是建阳蔡氏九儒著书立说崇杞孔圣的蔡氏文化胜地。庆元二年,十一世孙节斋公将蔡氏家祠重修一新,并立祠堂议约。
元朝大元年十四孙,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蔡希清,追念祖德,将家祠扩大规模,前堂为讲道堂,中堂祀九峰公,配格、模、杭、权,后堂为崇儒长官祠,改名为“梓里书院”。
清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崇儒重道,御书颁赐宋儒蔡沉“学阐图畴”金匾,悬挂麻沙“梓里书院”。钦命福建学政沈涵,以沉公号定书院名,将梓里书院改为“九峰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代,始而家祠,继而“梓里书院”又继“九峰书院”,1000余年积厚流光,地方官员多次捐银修葺,赠匾立联,当时建阳蔡氏文化名扬中外。民国之后,蔡氏各地学堂、书院失管倾败。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祭田、祖祠归公,建阳裔孙无力重建,半个世纪来,多次政治运动,祖坟荒废,祖祠灭迹,族谱遗失,建阳裔孙象无窝之鸟,族人相见如路人。
20世纪90年代,建阳裔孙蔡古初、蔡建海等怀着念祖德,弘扬蔡氏文化的热心,自筹资金发起并经建阳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建阳蔡氏九儒学术研究会”和“建阳市蔡氏宗亲联谊会”。利用会刊,向海内外蔡氏宗亲广泛宣传,沟通感情,建立宗谊,增强了蔡氏族人的凝聚力。
世纪之交,建阳蔡氏宗亲联谊会先后多次发起重修古代名人祖先的陵墓和兴建蔡氏宗祠的倡议,深获海内外蔡氏宗亲的赞同和资助。重修入闽始祖炉公墓,兴建了--蔡元定墓-西山陵园。
为集古代建阳蔡氏文化胜迹,兴建一座综合性的济阳堂蔡氏宗祠。建阳蔡氏宗亲联谊会,历经两年时间的筹备工作,终于在2003年元月在麻沙水南路8号购买古代刘、蔡两家的旧祠遗址。建海、有旺、蔡明、林顺等人,精心设计,筹划精品,指导施工,翻修装饰一新,既有古香古色又体现当代文化展览的新貌。保留数百年茶花树和雕石人,坐西北朝东南,开以两堂、两廊、两厅、翼以六个厢房。
2003年2月19日动工,入门两侧新建两廊,廊内石刻九儒简迹,宗祠沿革和捐资芳名。前堂正堂为九贤堂,雕塑九儒神像,悬挂皇帝赐匾和名臣立联;两边各设“报德厅”,内置捐资建祠的荣誉会长和永远荣誉会长的玉照和简迹;后堂为济阳堂,正中塑始祖炉公神像,历代祖宗灵牌,两侧悬挂石代名人业迹;两翼六个厢房用以藏书、办公、会客;前后两个天井有百年茶花树和花池。海内外各地如有要求入祠祖先灵牌,均放置在后堂,正座傍座神位。
============================================================

附录二:【蔡氏商业用典对联】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佚名撰文具纸张店联
上联典指中唐女诗人薛涛事典。据《方舆胜览》记载:中唐时期,“元和初,蜀妓薛涛洪度以纸业,制十色小笺,名薛涛笺,亦名蜀笺。”《薛涛小传》云:“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笺,裁笺供吟,应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1000多年前的薛涛不但会做诗,还擅长书法,平时与文人骚客过从甚密,按今天的话来说其人文化素质甚高。她生活中每天要和纸墨打交道,对纸质的要求自然也十分明确,不但要求纸质细腻、融墨如意,还要在视觉上有色彩、有花纹。而当时四川的纸张大都比较粗糙且色泽单调,远远不能满足文人们的要求,薛涛就考虑自己制造优良的纸种。手工造纸工艺相当复杂,既要有好的造纸原料,又要有好水。好在成都地区盛产竹、麻、木芙蓉等原料,又有水质极好的浣花溪,该溪水含铁量低悬浮物少,硬度不高,抄造出的纸张洁白光滑,“凡纸张所取之色皆不变而益光艳。”薛涛先是在浣花溪百花潭畔买了房子,和著名诗人杜少陵等作了邻居。然后雇了工匠办起了造纸作坊。她设计的产品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度适宜的笺纸,以十张为一榻,使用十分方便。薛涛根据前人用黄薜叶染纸的原理,以芙蓉为原料,煮烂后加入芙蓉花末法,制造彩色笺纸。薛涛笺有十种颜色:深红、粉红、杏红、明黄、鹅黄、深青、浅青、深绿、铜绿和浅云等十色。薛涛还用途刷加工方法制作色纸。她在红花中取染料,再加入胶料配制成涂料涂在纸上。这种涂刷加工与传统的浸渍染色方法相比,节约了染料,降低了成本。所以,薛涛也被认为是涂布加工纸的创始人。薛涛发明的薛涛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联典指东汉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事典。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年),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年)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枸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渔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


《百家姓》说明:

需要注意以下姓氏的繁简:于、於、郁、鬱、后、後、淳于、单于、鲜于、锺、锺离、党、黨(党、黨百家姓中只取其一)。 最后一句“百家姓终”仅表示书本已到终点。其中家、终与前文重复,百、姓二字虽均可做姓,但十分少见。

©2012-2022 QISOUBAO.com · 粤ICP备18051331号